boxmoe_header_banner_img

Hello! 欢迎来到悠悠畅享网!

文章导读

Python怎样操作MariaDB数据库?mariadb连接器


avatar
站长 2025年8月8日 9

python操作mariadb应优先选择pymysql或mysql-connector-python,pymysql因纯python实现、安装简便、社区活跃而更适合大多数场景;2. 防止sql注入必须使用参数化查询,通过占位符(如%s)与参数元组分离sql结构与数据,避免恶意输入篡改语句;3. 事务处理需手动控制,通过conn.autocommit=false禁用自动提交,在try块中执行操作,成功则conn.commit()提交,异常则conn.rollback()回滚,确保数据一致性;4. 使用dictcursor可使查询结果以字典形式返回,提升数据处理便利性;5. 实际操作流程包括安装库、连接数据库、创建游标、执行sql、处理结果及关闭资源,全程需用try-except-finally确保连接正确释放。

Python怎样操作MariaDB数据库?mariadb连接器

Python操作MariaDB数据库,核心在于使用合适的数据库连接器(或者说驱动)。这些连接器提供了标准化的API,让你能够像与任何其他数据库交互一样,建立连接、执行SQL查询、处理结果集,并管理事务。最常用的纯Python连接器是

PyMySQL

,它轻量且易于上手;当然,也有官方的

mysql-connector-python

,功能更全面些。

解决方案

要用Python来操作MariaDB,我们通常会遵循一套比较标准的流程,这包括安装连接库、建立连接、创建游标、执行SQL命令、处理结果,最后关闭连接。这听起来可能有点流程化,但实际操作起来,你会发现它非常直观。

首先,你需要安装一个数据库连接库。我个人比较常用

PyMySQL

,因为它纯Python实现,依赖少,而且社区活跃。你可以用pip来安装它:

立即学习Python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pip install PyMySQL

安装好之后,就可以开始编写代码了。连接数据库是第一步,你需要提供数据库的主机地址、用户名、密码和数据库名。字符集也很重要,避免出现乱码问题,通常设置为

utf8mb4

是个不错的选择,能支持更广的字符范围,比如表情符号。

import pymysql  # 数据库连接参数 DB_CONFIG = {     'host': 'localhost', # 或者你的MariaDB服务器IP/域名     'user': 'your_username',     'password': 'your_password',     'database': 'your_database_name',     'charset': 'utf8mb4',     'cursorclass': pymysql.cursors.DictCursor # 可以选择返回字典形式的结果 }  conn = None # 初始化连接变量 cursor = None # 初始化游标变量  try:     # 建立数据库连接     conn = pymysql.connect(**DB_CONFIG)     # 创建游标对象,用于执行SQL命令     # 如果不设置cursorclass,默认返回元组形式的结果     cursor = conn.cursor()      # --- 执行查询操作 ---     sql_select = "SELECT id, name, age FROM users WHERE age > %s"     cursor.execute(sql_select, (25,)) # 注意这里的参数化查询,非常重要!      # 获取所有查询结果     users = cursor.fetchall()     print("查询结果:")     for user in users:         print(user)      # --- 执行插入操作 ---     # 插入数据时,也强烈建议使用参数化查询     sql_insert = "INSERT INTO users (name, age) VALUES (%s, %s)"     new_user_data = ("Alice", 30)     cursor.execute(sql_insert, new_user_data)     conn.commit() # 提交事务,让修改生效     print(f"n插入了新用户: {new_user_data[0]}, ID: {cursor.lastrowid}")      # --- 执行更新操作 ---     sql_update = "UPDATE users SET age = %s WHERE name = %s"     cursor.execute(sql_update, (31, "Alice"))     conn.commit()     print(f"n更新了 {cursor.rowcount} 条记录。")      # --- 执行删除操作 ---     sql_delete = "DELETE FROM users WHERE name = %s"     cursor.execute(sql_delete, ("Bob",))     conn.commit()     print(f"n删除了 {cursor.rowcount} 条记录。")  except pymysql.Error as e:     print(f"数据库操作失败: {e}")     if conn:         conn.rollback() # 发生错误时回滚事务 finally:     # 无论成功失败,确保关闭游标和连接     if cursor:         cursor.close()     if conn:         conn.close()     print("n数据库连接已关闭。") 

这段代码涵盖了连接、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这些基本操作。特别要注意的是,我在这里使用了

cursorclass=pymysql.cursors.DictCursor

,这样查询结果会以字典的形式返回,键是列名,值是对应的数据,这在处理数据时通常比元组更方便。

Python连接MariaDB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库连接器?

选择Python连接MariaDB的连接器,这其实是个挺实际的问题。市面上主要的选项有

PyMySQL

mysql-connector-python

,它们都能完成任务,但在一些细节和使用体验上有所不同。

PyMySQL

是我个人在大多数非极端场景下的首选。它是一个纯Python实现的MySQL/MariaDB客户端库,这意味着它不依赖任何C语言扩展,安装起来特别省心,基本就是

pip install PyMySQL

一句话的事儿。它的API设计也比较直观,和Python的DB-API 2.0规范兼容得很好,用起来感觉很“Pythonic”。对于大多数Web应用、数据脚本或者日常的数据操作,

PyMySQL

的性能和稳定性都足够了。而且,它的社区支持很活跃,遇到问题也比较容易找到解决方案。

mysql-connector-python

,它是Oracle官方提供的MySQL连接器。它的优势在于,作为“官方出品”,理论上它对MySQL/MariaDB的最新特性和协议支持会更及时、更全面。有时候,在处理一些非常特定的数据库功能或者需要极致兼容性的场景下,它可能会表现得更好。不过,它通常会比

PyMySQL

稍微重一些,安装时可能涉及到一些编译依赖,偶尔会遇到一些环境配置上的小麻烦。但如果你在使用Oracle的其他产品,或者对“官方”这个标签有偏好,那它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除了这两个直接的连接器,我们还会提到

SQLAlchemy

。它不是一个直接的连接器,而是一个ORM(Object-Relational Mapper)框架。

SQLAlchemy

可以作为一层抽象,运行在

PyMySQL

mysql-connector-python

之上。它的好处是让你可以用Python对象的方式来操作数据库,大大减少了直接编写SQL的工作量,也让代码更易于维护和测试。对于大型项目或者需要高度抽象的场景,

SQLAlchemy

结合任意一个连接器,都是非常强大的组合。但如果你只是写一些简单的脚本,直接使用

PyMySQL

可能更直接。

在Python操作MariaDB时,如何有效防止SQL注入攻击?

SQL注入,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头皮发麻,它是数据库安全领域一个非常经典的漏洞。简单来说,就是恶意用户通过在输入框中注入SQL代码,来改变你预期的SQL查询,从而达到非法访问、修改甚至删除数据的目的。幸好,在Python操作MariaDB时,防止SQL注入有一个非常成熟且简单有效的方法:使用参数化查询(Parameterized Queries)。

参数化查询的核心思想是,将SQL语句的结构和要传入的数据完全分开。你在编写SQL语句时,用占位符(比如

%s

)来代替实际的值,然后将这些值作为单独的参数传递给

execute()

方法。数据库驱动(比如

PyMySQL

)会负责安全地处理这些参数,它会自动对特殊字符进行转义,确保它们只被视为数据,而不是SQL代码的一部分。

我们来看个例子。假设你有一个用户登录功能,如果直接拼接字符串:

# 错误示范!极易导致SQL注入! username = input("请输入用户名: ") password = input("请输入密码: ") sql = f"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 '{username}' AND password = '{password}'" cursor.execute(sql)

如果用户输入

username = 'admin' OR '1'='1' --

,那么SQL语句就会变成: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 'admin' OR '1'='1' --' AND password = '...'

后面的

--

会将后续的密码验证部分注释掉,导致无需密码就能登录。这是非常危险的。

正确的做法是使用参数化查询:

# 正确示范!使用参数化查询防止SQL注入 username = input("请输入用户名: ") password = input("请输入密码: ") sql =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 %s AND password = %s" cursor.execute(sql, (username, password)) # 将参数作为元组传递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用户输入什么,

PyMySQL

都会将其视为普通字符串数据,并进行适当的转义。比如,如果用户输入了单引号,它会被转义成

'

,从而失去了作为SQL代码的意义。

除了参数化查询,还有一些辅助性的安全措施也值得考虑:

  • 输入验证: 在数据进入数据库之前,对所有用户输入进行严格的验证。比如,邮箱地址必须符合邮箱格式,年龄必须是数字且在合理范围内。这虽然不能直接防止SQL注入,但可以减少恶意数据的进入。
  • 最小权限原则: 为数据库用户分配最小的必要权限。例如,一个Web应用的用户可能只需要对某些表有读写权限,而不需要删除整个数据库的权限。
  • 错误信息隐藏: 在生产环境中,不要向用户显示详细的数据库错误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可能会暴露数据库结构或敏感数据

记住,参数化查询是防止SQL注入的基石,务必在所有涉及用户输入或外部数据的SQL操作中坚持使用它。

如何在Python中处理MariaDB的事务(Transaction)?

在数据库操作中,事务(Transaction)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是在你需要执行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数据库操作时。简单来说,事务就是一组操作,它们要么全部成功提交(commit),要么全部失败回滚(rollback)。这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避免了数据处于中间状态的混乱。想象一下银行转账,从A账户扣钱和B账户加钱必须同时成功或同时失败,不能只成功一个。

MariaDB(以及MySQL)默认情况下,每个独立的SQL语句都是一个隐式的事务,会自动提交。但在Python中,当我们通过

PyMySQL

这样的连接器操作时,通常会关闭自动提交(或者默认就是关闭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手动控制事务的边界。

处理事务的基本流程是:

  1. 开始事务: 通常通过设置连接的
    autocommit

    属性为

    False

    来明确控制。

  2. 执行一系列SQL操作: 这些操作都在同一个事务中。
  3. 提交事务: 如果所有操作都成功,调用
    connection.commit()

    将所有修改永久保存到数据库。

  4. 回滚事务: 如果在任何一个操作中发生错误,调用
    connection.rollback()

    撤销事务中的所有修改,使数据库回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

我们来看一个模拟银行转账的例子,它很好地展示了事务的用法:

import pymysql  DB_CONFIG = {     'host': 'localhost',     'user': 'your_username',     'password': 'your_password',     'database': 'your_database_name',     'charset': 'utf8mb4',     'cursorclass': pymysql.cursors.DictCursor }  conn = None cursor = None  try:     conn = pymysql.connect(**DB_CONFIG)     # 禁用自动提交,手动控制事务     conn.autocommit = False      cursor = conn.cursor()      from_account_id = 101     to_account_id = 102     amount_to_transfer = 50.0      print(f"尝试从账户 {from_account_id} 转账 {amount_to_transfer} 到账户 {to_account_id}...")      # 1. 检查转出账户余额     cursor.execute("SELECT balance FROM accounts WHERE id = %s FOR UPDATE", (from_account_id,))     from_balance = cursor.fetchone()     if not from_balance or from_balance['balance'] < amount_to_transfer:         raise ValueError("转出账户余额不足或账户不存在!")      # 2. 从转出账户扣款     sql_deduct = "UPDATE accounts SET balance = balance - %s WHERE id = %s"     cursor.execute(sql_deduct, (amount_to_transfer, from_account_id))     print(f"已从账户 {from_account_id} 扣除 {amount_to_transfer}。")      # 3. 向转入账户加款     sql_add = "UPDATE accounts SET balance = balance + %s WHERE id = %s"     cursor.execute(sql_add, (amount_to_transfer, to_account_id))     print(f"已向账户 {to_account_id} 增加 {amount_to_transfer}。")      # 如果所有操作都成功,提交事务     conn.commit()     print("n转账成功!所有操作已提交。")  except pymysql.Error as e:     print(f"n数据库操作失败: {e}")     if conn:         conn.rollback() # 发生任何错误,回滚所有操作         print("事务已回滚。") except ValueError as ve:     print(f"n业务逻辑错误: {ve}")     if conn:         conn.rollback() # 业务逻辑错误也回滚         print("事务已回滚。") finally:     if cursor:         cursor.close()     if conn:         conn.close()     print("数据库连接已关闭。")

在这个例子中,

FOR UPDATE

子句在查询余额时锁定行,防止其他事务同时修改这些账户的余额,这在并发场景下非常重要。如果在扣款或加款的任何一步发生错误(比如网络中断、数据库死锁),

except

块会被触发,

conn.rollback()

会确保之前的所有修改都被撤销,账户余额不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使用事务时,有几个小点需要注意:

  • 不要忘记
    commit()

    这是新手最常犯的错误。如果你执行了修改操作但没有

    commit()

    ,那么这些修改只在当前连接中可见,一旦连接关闭,修改就会丢失。

  • 事务的粒度: 事务不宜过大,长时间的事务会占用数据库资源,影响并发性能。尽量让事务只包含必要的操作,并在完成任务后尽快提交或回滚。
  • 错误处理: 确保在代码中捕获可能发生的数据库错误,并在错误发生时进行回滚。这通常通过
    try...except...finally

    结构来实现。

理解并熟练运用事务,是编写健壮、可靠的数据库应用的关键。



评论(已关闭)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