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moe_header_banner_img

Hello! 欢迎来到悠悠畅享网!

文章导读

PyTorch Tensor维度操作详解:创建、聚合与变换


avatar
作者 2025年8月24日 16

PyTorch Tensor维度操作详解:创建、聚合与变换

本文深入探讨pytorch Tensor的维度管理机制。我们将详细解析Tensor创建时size参数的解读方式,理解其从末尾到开头的维度定义规则。接着,阐述聚合操作(如torch.sum)中axis参数如何影响计算方向与输出维度。最后,通过torch.softmax等变换操作,展示dim参数如何指定函数作用的维度范围,帮助读者全面掌握PyTorch Tensor的维度处理。

pytorch中的tensor是处理数据的基础结构,其维度的正确理解和操作是高效开发的关键。本文将从tensor的创建、聚合到变换三个核心方面,详细解析pytorch如何处理维度。

1. Tensor的创建与size参数

在PyTorch中创建Tensor时,size参数是定义其形状的关键。这个参数通常接受一个整数元组,每个整数代表对应维度的大小。理解size参数的解读方式至关重要:PyTorch将size元组中的维度从最后一个元素到第一个元素进行解释。具体来说,元组的最后一个元素代表Tensor的列数,倒数第二个元素代表行数,以此类推。

示例代码:

import torch  # 常见的Tensor创建方式 # 可以省略括号,直接作为位置参数传入: t1 = torch.ones(2, 3) # 创建一个2行3列的矩阵 print(f"torch.ones(2, 3) shape: {t1.shape}") # 输出: torch.Size([2, 3])  # 当size参数需要作为元组传递时(例如,某些函数只接受一个size元组参数): t2 = torch.randint(10, (2, 3)) # 创建一个2行3列的随机整数矩阵 print(f"torch.randint(10, (2, 3)) shape: {t2.shape}") # 输出: torch.Size([2, 3])

维度解读规则:

  • size=(…, m, n)
  • n 代表最内层(通常是列)的数量。
  • m 代表次内层(通常是行)的数量。
  • … 依此类推,表示更高维度的数量。

不同size参数的Tensor形状示例:

size 参数 描述 列数 (最内层) 行数 (次内层) 更高维度 实际形状 (.shape)
(2,) 长度为2的一维Tensor 2 (2,)
(2,1) 2行1列的矩阵 1 2 (2,1)
(1,2) 1行2列的矩阵 2 1 (1,2)
(3,2) 3行2列的矩阵 2 3 (3,2)
(4,3,2) 4个3行2列的矩阵 2 3 4 (4,3,2)

注意事项:

  • size=(2,) 创建的是一个一维Tensor,它只有一个维度。
  • size=(2,1) 和 size=(1,2) 都是二维Tensor(矩阵),尽管它们在视觉上可能看起来像向量,但其内部结构和操作行为与一维Tensor不同。理解这一点对于避免维度错误至关重要。

2. Tensor的聚合与axis参数

许多PyTorch Tensor的方法,如torch.sum()、torch.mean()等,都需要一个axis(或dim)参数来指定操作沿着哪个维度进行。当指定axis时,操作将沿该维度进行,并通常会减少Tensor的维度。

torch.sum() 的行为解析:

以torch.sum(axis=axis)为例,其行为可以总结为两点:

  1. 沿指定维度求和: 操作会沿着axis参数所指定的维度对所有元素进行求和。
  2. 维度缩减与重排: 被求和的维度将从Tensor的形状中移除,导致Tensor的维度减少。其余维度会相应地“移动”以填充被移除维度留下的空位。

axis=-1 的特殊意义:axis=-1 总是指代Tensor的最后一个维度(即最内层的维度,在二维矩阵中通常是列维度)。

  • 对于一维Tensor (N,),sum(axis=-1) 将所有N个元素相加,结果是一个标量。
  • 对于二维Tensor (M, N),sum(axis=-1) 将对每一行中的所有N个列元素求和,生成一个长度为 M 的一维Tensor。
  • 对于更高维度的Tensor,sum(axis=-1) 会在最内层进行求和,并消除该维度。

示例:torch.sum() 操作

假设我们有一个由1组成的Tensor t = torch.ones(size):

size 参数 axis 输出形状 (.shape) 输出值 解释
(2,) -1或0 [] tensor(2.) 沿唯一维度求和,结果为标量。
(2,1) -1或1 [2] tensor([1., 1.]) 沿列(axis=1)求和,每行只有一个元素,结果保留行维度。
(1,2) -1或1 [1] tensor([2.]) 沿列(axis=1)求和,每行有2个元素,结果为单元素向量。
(3,2) -1或1 [3] tensor([2., 2., 2.]) 沿列(axis=1)求和,每行2个元素,结果为3个元素的向量。
(4,3,2) -1或2 [4,3] tensor([[2., 2., 2.],[2., 2., 2.],[2., 2., 2.],[2., 2., 2.]]) 沿最内层(axis=2)求和,每个子矩阵的2个元素相加,维度从(4,3,2)变为(4,3)。

关键点:

  • axis 参数可以是正数(从0开始索引)或负数(从-1开始索引,-1代表最后一个维度,-2代表倒数第二个维度,以此类推)。
  • 聚合操作通常会减少Tensor的维度。如果需要保留维度(例如,为了后续的广播操作),可以使用keepdim=True参数。

3. Tensor的变换与dim参数

Tensor变换操作,如torch.softmax()、torch.log_softmax()等,通常会改变Tensor的值,但保留其原始形状。在这些操作中,dim参数用于指定变换应该沿哪个维度进行



评论(已关闭)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