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定义列表通过dl、dt、dd标签实现术语与解释的对应,其中dl为容器,dt定义术语,dd提供描述,适用于名词解释、参数说明等场景,语义清晰且利于SEO和无障碍访问。

HTML定义列表用于展示术语与解释之间的对应关系,主要通过dl、dt和dd三个标签配合使用。它不同于有序和无序列表,更适合用来做名词解释、参数说明等场景。
1. dl 标签:定义列表容器
dl 是 definition list 的缩写,作为整个定义列表的外层容器,所有 dt 和 dd 都要放在 dl 里面。
基本结构如下:
<dl>
<dt>术语1</dt>
<dd>解释1</dd>
<dt>术语2</dt>
<dd>解释2</dd>
</dl>
2. dt 标签:定义术语
dt 表示“definition term”,即要解释的术语或关键词。它可以出现多次,每个 dt 代表一个条目名称。
立即学习“前端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例如:
<dt>HTML</dt>
<dt>css</dt>
注意:dt 里不能包含块级元素,通常只放文字或内联元素。
3. dd 标签:描述定义内容
dd 是“definition description”的缩写,用于对前面 dt 中的术语进行描述或解释。
每个 dd 会自动缩进显示,浏览器默认为其添加一定的左边距。
你可以为一个 dt 添加多个 dd,表示该术语有多种解释或用途:
<dt>JavaScript</dt>
<dd>一种网页脚本语言</dd>
<dd>可用于实现页面交互功能</dd>
4. 实际应用示例
比如做一个常见网络术语的解释列表:
<dl>
<dt>http</dt>
<dd>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传输网页数据</dd>
<dt>URL</dt>
<dd>统一资源定位符,即网页地址</dd>
<dt>dns</dt>
<dd>域名解析系统,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dd>
</dl>
这段代码会在页面上以清晰的术语-解释形式展示内容,语义明确,利于SEO和屏幕阅读器识别。
基本上就这些。合理使用 dl、dt、dd 能让信息结构更清晰,特别是在制作帮助文档、配置说明或词典类页面时非常实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