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是对象的蓝图,用于封装数据和函数;对象是类的实例。例如,Student类定义name、age和introduce方法,创建对象后可调用其行为。
在C++中,类(class)和对象(Object)是面向对象编程(OOP)的核心基础。理解这两个概念,是掌握C++面向对象特性的第一步。
类:对象的蓝图
类是一种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类型,它封装了数据和操作这些数据的函数。你可以把类看作是一个模板或蓝图,用来描述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行为。
例如,定义一个表示学生的类:
class Student { public: std::string name; int age; void introduce() { std::cout << "我是 " << name << ",今年 " << age << "岁。" << std::endl; } };
这个类中包含两个成员变量(name、age)和一个成员函数(introduce)。它本身不占用内存,只是说明“学生”这类对象应该具有哪些属性和功能。
立即学习“C++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对象:类的实例
对象是根据类创建出来的具体实体。每个对象都拥有类中定义的成员变量和函数,但各自的数据可以不同。
比如,根据上面的Student类创建两个对象:
Student s1; s1.name = "张三"; s1.age = 20; s1.introduce(); // 输出:我是 张三,今年 20岁。 Student s2; s2.name = "李四"; s2.age = 22; s2.introduce(); // 输出:我是 李四,今年 22岁。
这里s1和s2就是Student类的两个不同实例。它们各自拥有独立的name和age,调用introduce时输出不同的信息。
封装:数据与行为的结合
面向对象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封装,即把数据(成员变量)和操作数据的方法(成员函数)绑定在一起,并通过访问控制(public、private、protected)隐藏内部细节。
通常建议将成员变量设为private,提供public的接口函数来访问或修改数据: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d::string name; int age; public: void setName(std::string n) { name = n; } std::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void setAge(int a) { if (a > 0) age = a; // 可加入合法性检查 } };
这样可以防止外部代码随意修改数据,提高程序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构造函数:对象初始化的关键
每次创建对象时,都会自动调用构造函数。它可以用来初始化成员变量,确保对象处于有效状态。
例如:
class Student { std::string name; int age; public: Student(std::string n, int a) { name = n; age = a; } }; // 使用构造函数创建对象 Student s("王五", 21);
如果没有定义构造函数,编译器会提供一个默认的无参构造函数。一旦自定义了构造函数,就需要显式定义无参版本(如果需要)。
基本上就这些。类定义结构,对象是具体存在,封装保护数据,构造函数确保初始化。理解这些基础概念,就为后续学习继承、多态等高级特性打下了坚实基础。
评论(已关闭)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