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协程中,co_await表达式的异常被捕获并延迟传播。1. 异常发生时会被封装进std::exception_ptr并存储于协程状态中;2. 协程恢复执行时通过std::rethrow_exception重新抛出该异常;3. 异常在co_await语句后触发正常的栈展开流程。要正确捕获此类异常,需将co_await表达式包裹在try-catch块内,确保在恢复执行后能及时处理。此外,协程外部调用get()等方法时也应考虑异常处理。理解异常生命周期有助于编写健壮的协程代码:从异步操作失败、异常封装保存到恢复执行后重新抛出,整个过程确保异常不会丢失且能在合适时机被处理。
在C++协程中,异常处理机制和普通函数调用略有不同。当你在协程中使用
co_await
表达式时,如果被等待的对象抛出异常,这个异常不会立即中断当前协程,而是会被捕获并存储起来,等协程再次被恢复执行时再重新抛出。
也就是说,异常的传播是延迟的,它会在你真正“继续”执行协程的那个点上冒出来。
co_await
co_await
中的异常是如何被捕获和传播的?
当一个
co_await
表达式内部发生异常(比如等待的future或task执行失败),这个异常通常会被封装进一个对象中(例如
std::exception_ptr
),然后由协程框架保存下来。
立即学习“C++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等到协程被
resume()
的时候,协程会检查是否有之前保存的异常,如果有,就会通过
std::rethrow_exception
将其重新抛出,从而触发正常的C++异常栈展开流程。
举个例子:
task<> my_coroutine() { try { co_await some_failing_operation(); // 这个操作抛出了异常 } catch (...) { std::cout << "捕获到异常" << std::endl; } }
在这个例子里,
some_failing_operation
抛出的异常并不会立刻在这里被捕获,而是在协程被恢复运行的时候才会抛出,进而进入catch块。
如何正确捕获
co_await
co_await
引发的异常?
要在协程中捕获
co_await
引发的异常,你需要把
co_await
语句放在try-catch块里。注意,不是被等待的对象里面抛出的异常要放try,而是对它的
co_await
操作本身要包裹在try中。
常见写法如下:
task<> handle_network_call() { try { auto result = co_await async_http_request(); // 异常可能来自这里 } catch (const std::exception& e) { std::cerr << "请求失败:" << e.what() << std::endl; } }
这样写就能确保当异步操作失败时,异常能被及时捕获和处理。
一些关键点:
- 协程外的调用者也可能需要处理异常,特别是如果你返回的是像
task<>
这样的协程类型。
- 如果你在主协程之外调用了
get()
或者类似的方法来获取结果,也要记得处理可能的异常。
异常传播的生命周期:从挂起、恢复到最终抛出
理解异常传播的生命周期有助于写出更健壮的协程代码:
- 异常发生在异步操作中:某个异步任务执行失败并抛出异常。
- 异常被封装并保存:协程框架将异常包装成
exception_ptr
,保存在协程状态中。
- 协程被恢复执行:当协程调用
resume()
时,系统检测到有未处理的异常。
- 异常在
co_await
后重新抛出
:控制流回到co_await
语句之后的位置,并抛出异常。
- 正常进行异常处理流程:此时可以使用try-catch捕获,也可以继续向上层传播。
这种机制确保了即使协程中途挂起,异常也不会丢失,而且能在合适的时间点被处理。
小结
C++协程中的异常传播机制虽然看起来有点绕,但其实核心逻辑很清晰:异常被缓存起来,等协程继续执行时再抛出。只要你在合适的
co_await
位置加上try-catch,就能很好地应对这类异常。
基本上就这些。
评论(已关闭)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