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类必须保持基类契约,不得强化前置条件或弱化后置条件;2. 避免重写非虚函数以确保多态一致性;3. 继承应体现“is-a”关系,防止语义错误;4. 合理设计虚函数,采用NVI模式并避免在构造/析构中调用虚函数。遵循这些规范可确保子类正确替换基类,维持程序行为稳定。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是面向对象设计中的核心原则之一,强调子类对象应该能够替换其基类对象,而程序的行为不应发生改变。在C++中,正确应用该原则能提升继承体系的稳定性与可维护性。以下是基于该原则的继承体系设计规范。
1. 子类不应削弱基类的契约
基类定义了接口行为的“契约”,包括前置条件、后置条件和不变式。子类在重写方法时,不能加强前置条件或削弱后置条件。
- 前置条件不能更严格:例如,基类方法允许传入任意整数,子类不能限制只接受正数。
- 后置条件不能更弱:例如,基类保证返回非空指针,子类也不能返回可能为空的指针。
- 不变式必须保持:基类维护的状态约束,子类也必须遵守。
违反此规则会导致调用方在使用子类时出现意外行为,破坏可替换性。
2. 避免重写基类的非虚函数
C++中非虚函数是静态绑定,不支持多态。若子类隐藏了基类的非虚函数,将导致调用结果依赖于指针类型而非实际对象类型,违背LSP。
立即学习“C++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 基类中希望被重写的函数应声明为virtual。
- 若发现需要重写非虚函数,说明设计存在缺陷,应重构基类接口。
确保多态行为的一致性,是实现替换的前提。
3. 继承应体现“是一种”关系
继承关系必须符合逻辑上的“is-a”语义。子类应真正是基类的一种特例,而非为了复用代码强行继承。
- 例如,“正方形继承自矩形”看似合理,但矩形的宽高可独立变化,正方形则不能。若基类提供set_width/set_height,子类重写时可能违反行为一致性,导致LSP被破坏。
- 此时更适合用组合或接口抽象,而非继承。
语义正确的继承才能保证替换的安全性。
4. 虚函数设计要合理
虚函数是实现多态的关键,设计时需考虑扩展性和约束。
- 基类中定义虚函数时,应明确其语义和调用时机。
- 可使用“非虚接口”模式(NVI):基类提供公共非虚函数,内部调用受保护的虚函数,控制执行流程。
- 避免在构造函数或析构函数中调用虚函数,C++中此类调用不会动态分发,易造成行为不一致。
基本上就这些。遵循里氏替换原则,C++的继承体系才能做到可扩展、可替换、行为可控。设计时多问一句:“用子类替换基类,原有代码还能正确运行吗?”就能避免多数设计问题。
评论(已关闭)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