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网页开发优先使用<strong>和<em>而非<b>和<i>,因为前者具有语义化优势,能提升可访问性和SEO;<strong>表示重要内容,屏幕阅读器会以重音朗读,搜索引擎也更重视其内容,而<em>表示语气强调,二者均体现“内容与表现分离”原则,样式交由css控制;相比之下,<b>和<i>仅用于纯视觉效果,如产品名或拉丁学名的呈现,不传递语义信息;通过CSS的font-weight和font-style属性可灵活控制加粗与斜体,实现样式与结构分离,提升维护性和设计自由度。
html中,文本加粗通常使用
<strong>
或
<b>
标签,而斜体则使用
<em>
或
<i>
标签。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样式呈现,更深层次地,它关乎内容的语义和可访问性。
说实话,刚开始学HTML的时候,我总觉得这几个标签有点多余,不都是加粗斜体吗?后来才明白,这背后是有深意的。简单来说,
<strong>
和
<em>
是语义化的标签,它们告诉浏览器和辅助技术(比如屏幕阅读器)这部分内容是“重要的”或“强调的”。而
<b>
和
<i>
更多是视觉上的呈现,它们仅仅是让文本看起来粗体或斜体,而不赋予额外的语义。
在现代网页开发实践中,我们通常会优先选择
<strong>
和
<em>
。比如,当你希望一段文字因为其重要性而被强调时,就用
<strong>
;当你想表达一种语气的着重,或者一个专业术语需要特别指出时,
<em>
会是更好的选择。
<p>这是一段<em>需要被强调</em>的文字。</p> <p>请注意,这部分信息<strong>非常重要</strong>,不容忽视!</p>
而
<b>
和
<i>
呢,它们并没有被完全淘汰。它们依然有其用武之地,但通常是在不涉及语义重要性,仅仅是为了视觉效果而改变文本样式时。
为什么现代网页设计更倾向于使用
<strong>
<strong>
和
<em>
而非
<b>
和
<i>
?
这其实是前端开发领域“语义化”理念的体现。设想一下,一个视障用户在使用屏幕阅读器浏览你的网站,当阅读器遇到
<strong>
标签时,它可能会用更重、更慢的语调来朗读这部分内容,以提示用户其重要性。而
<b>
标签则不会触发这种语义上的强调,它仅仅是“粗体”而已,屏幕阅读器可能就直接读过去了。
从搜索引擎优化的角度看,google等搜索引擎在抓取和分析网页内容时,会更“理解”语义化标签所传递的信息。
<strong>
包裹的内容,很可能被认为是页面核心关键词或关键信息的一部分,这有助于提升相关内容的权重。而
<b>
则没有这种额外的语义加成。
此外,这还符合“内容与表现分离”的原则。HTML负责内容的结构和语义,CSS负责内容的样式。当我们用
<strong>
或
<em>
来标记内容时,我们是在说“这部分内容很重要/被强调”,至于它具体长什么样(是加粗、变色、还是加大字号),则完全可以通过CSS来控制。
strong { color: red; font-size: 1.2em; }
这样,我们可以在不改变HTML结构的情况下,灵活地调整重要内容的显示方式。
在实际开发中,何时会考虑使用
<b>
<b>
或
<i>
?它们是否完全被淘汰了?
<b>
和
<i>
标签并没有完全被淘汰,它们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依然有其价值,尽管这些场景通常不涉及语义上的“重要性”或“强调”。
例如,
<b>
标签可以用于在不赋予额外重要性的情况下,仅仅是为了视觉上突出某些关键词或产品名称。比如,在一篇产品评测文章中,你可能想让产品名称“超级智能手机X”在视觉上更醒目,但它本身并不比文章的其他部分“更重要”,只是为了方便读者快速识别。
<p>我们评测了最新的<b>超级智能手机X</b>,其性能表现令人惊艳。</p>
而
<i>
标签则常用于表示某种不同的语态、技术术语、外来词汇、船名、或者纯粹的排版需求。例如,在生物学文章中,物种的拉丁名通常会用斜体表示,但这并非因为它们“被强调”,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排版规范。
<p>这种植物的学名是<i>Rosa canina</i>。</p> <p>他轻声说了句<i>C'est la vie</i>,然后离开了。</p>
所以,关键在于区分:你是在表达“这很重要/被强调”,还是仅仅在做“视觉上的区分”。如果只是后者,那么
<b>
和
<i>
仍然是可用的工具,只是要确保你理解了它们的非语义性。
如何通过CSS实现文本加粗和斜体,这与HTML标签有何不同?
通过CSS实现文本加粗和斜体是非常常见的做法,它提供了比HTML标签更强大的控制力和灵活性。主要使用的css属性是
font-weight
用于加粗,
font-style
用于斜体。
/* 加粗文本 */ .bold-text { font-weight: bold; /* 或者使用数值,如 700 */ } /* 斜体文本 */ .italic-text { font-style: italic; } /* 同时加粗和斜体 */ .bold-italic-text { font-weight: bold; font-style: italic; }
这与HTML标签的根本区别在于:HTML标签(如
<strong>
、
<em>
、
<b>
、
<i>
)是用来定义内容的结构和语义的,它们告诉浏览器“这是什么”。而CSS属性(如
font-weight: bold;
、
font-style: italic;
)则是用来定义内容的表现和样式的,它们告诉浏览器“它看起来应该是什么样子”。
这意味着,你可以让一个
<strong>
标签通过CSS显示为蓝色而不是粗体,或者让一个普通的
<span>
标签通过CSS显示为粗体。
<span class="bold-text">这段文本是普通的span,但通过CSS加粗了。</span> <p>这是一个<strong>重要的段落</strong>,通过CSS我们可能让它变成红色斜体。</p>
.bold-text { font-weight: bold; } strong { color: red; font-style: italic; font-weight: normal; /* 甚至可以覆盖默认的粗体,让它不粗体但斜体红色 */ }
通过CSS,你可以更精细地控制字体粗细(如
font-weight: 100
到
900
)、斜体的程度(虽然不常用,但理论上可以自定义字体倾斜角度),并且能够实现全局性的样式管理。例如,你只需要修改一个CSS规则,就能改变网站上所有重要文本的显示方式,而无需触碰任何HTML文件。这种分离带来了极高的维护性和扩展性,是现代Web开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论(已关闭)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