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中处理13位毫秒级时间戳需先除以1000转换为秒级,因from_unixtime函数仅支持秒级时间戳;直接使用13位时间戳会导致错误结果或null,故必须进行单位换算,例如select from_unixtime(timestamp_ms / 1000, ‘%y-%m-%d %h:%i:%s’)可将毫秒时间戳转为可读日期格式;而将日期转为13位时间戳则需使用unix_timestamp()函数结果乘以1000,并存储于bigint类型字段以避免溢出;常见问题包括使用int导致溢出、毫秒精度丢失、时区不一致及混合时间戳格式混乱,因此应统一存储为bigint类型的毫秒时间戳并在应用层或数据库层做好时区处理,确保数据一致性与准确性。
MySQL中处理13位数字的时间戳,也就是毫秒级时间戳,核心在于
FROM_UNIXTIME
函数默认只认秒。所以,拿到13位时间戳时,我们得先把它除以1000,转换成秒级,然后才能用常规的日期格式化函数来处理。这就像你给一个只认识“米”的工具,你却给了它一个“毫米”的数字,它肯定得先换算一下。
解决方案
要将存储为13位数字(毫秒)的时间戳转换为可读的日期格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利用MySQL的数学运算和内置函数。
假设你的时间戳字段名为
timestamp_ms
,数据类型通常是
BIGINT
:
SELECT FROM_UNIXTIME(timestamp_ms / 1000, '%Y-%m-%d %H:%i:%s') AS formatted_datetime, FROM_UNIXTIME(timestamp_ms / 1000, '%Y-%m-%d') AS formatted_date_only, FROM_UNIXTIME(timestamp_ms / 1000, '%H:%i:%s') AS formatted_time_only FROM your_table_name;
这里,
timestamp_ms / 1000
将毫秒转换为秒。
FROM_UNIXTIME()
函数的第二个参数是日期格式字符串,你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比如
%Y-%m-%d %H:%i:%s
表示“年-月-日 时:分:秒”。如果需要更精确到毫秒的显示,MySQL 8.0及更高版本支持
FROM_UNIXTIME
的第二个参数中包含毫秒格式,例如
%f
,但前提是时间戳本身也包含小数秒,而我们这里的13位整数时间戳在除以1000后,小数部分会被截断,所以通常只到秒级。
MySQL处理时间戳时,为何13位与10位数字表现不同?
这其实是个很基础但又特别容易让人混淆的点。简单来说,我们常说的Unix时间戳,它是一个整数,代表从1970年1月1日00:00:00 UTC(协调世界时)开始经过的秒数。所以,一个10位的数字(比如
1678886400
)通常指的就是秒级时间戳。
但现实应用中,很多系统为了更高的精度,会记录毫秒级时间戳。这就出现了13位数字的时间戳,比如
1678886400000
。这个数字比秒级时间戳多出了三位,这多出来的三位就是毫秒。
MySQL的
FROM_UNIXTIME()
函数,它骨子里就是设计来处理秒级时间戳的。你直接给它一个13位的毫秒数,它会把它当作一个超大的秒数来处理,结果自然就错得离谱,可能直接给你返回一个“未来”的日期,或者干脆是
NULL
,因为这个秒数超出了它能理解的范围。
所以,关键就在于这个“单位”的转换。就像你和老外交流,他只懂英尺,你却一直说米,那肯定鸡同鸭讲。我们必须把“毫米”换算成“米”,
FROM_UNIXTIME
才能正确理解。
如何将日期时间转换为13位毫秒时间戳并在MySQL中存储?
反过来,如果你想把一个标准的日期时间字符串或者MySQL的
DATETIME
、
TIMESTAMP
类型数据,转换成13位的毫秒时间戳并存储,这同样需要一点小技巧。
MySQL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的函数叫
UNIX_TIMESTAMP()
。这个函数的作用就是把一个日期时间值转换成10位的Unix秒级时间戳。
比如,你想把当前时间转换成毫秒时间戳:
SELECT UNIX_TIMESTAMP(NOW()) * 1000 AS current_timestamp_ms;
如果你有一个具体的日期时间字符串,也可以这样做:
SELECT UNIX_TIMESTAMP('2023-10-27 15:30:00') * 1000 AS specific_timestamp_ms;
这里面的逻辑也很直白:
UNIX_TIMESTAMP()
给出秒数,然后我们再乘以
1000
,就得到了毫秒数。
关于存储: 既然是13位的数字,它的大小会超过普通
INT
类型的最大值(
2,147,483,647
)。所以,在数据库设计时,存储这种毫秒级时间戳的字段,务必使用
BIGINT
类型。这是个非常重要的细节,不然数据分分钟溢出,你会看到一些奇怪的负数或者截断的值,那可就麻烦了。我以前就因为这个吃过亏,排查了半天才发现是字段类型的问题。
处理13位时间戳时,我可能会遇到哪些常见问题和陷阱?
处理这种毫秒级时间戳,确实有些坑是比较容易踩到的。
-
数据类型选择不当: 这是最常见的错误,没有之一。很多人习惯性地用
INT
来存储时间戳。10位秒级时间戳用
INT
没问题,但13位毫秒级时间戳就肯定会溢出。我见过不少系统因为这个导致时间戳变成负数或者错误的值,进而引发各种业务逻辑问题。所以,记住,
BIGINT
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
毫秒精度丢失: 虽然我们把13位毫秒时间戳转换成了秒级再处理,但如果你期望在MySQL中直接显示毫秒,那就会遇到问题。
FROM_UNIXTIME()
在转换过程中,默认是不会保留毫秒的。如果你真的需要显示毫秒,通常需要从原始的
BIGINT
字段中提取出来,或者在应用层进行格式化。当然,MySQL 8.0+版本在某些日期时间函数中(如
NOW(6)
)可以支持微秒精度,但
FROM_UNIXTIME
直接从Unix时间戳转换时,通常还是只到秒。
-
时区问题: Unix时间戳本身是UTC时间。
FROM_UNIXTIME()
在转换时,会根据MySQL服务器的当前时区或者当前会话的时区设置来显示日期时间。如果你的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时区不一致,或者用户在不同的时区访问,就可能看到“错误”的时间。解决办法是统一时区(比如都用UTC存储和处理),或者在查询时使用
CONVERT_TZ()
函数进行明确的时区转换。
-
混合时间戳格式: 有时候一个系统里可能同时存在10位(秒)和13位(毫秒)的时间戳,这会让你在处理时非常头疼。你得在业务逻辑层面做好判断,或者在数据入库时就统一成一种格式。我个人倾向于在数据库层面统一存储为毫秒级(
BIGINT
),这样至少在存储层面是一致的,转换时也只需要统一除以1000。
-
不必要的复杂性: 有些时候,如果你只是想记录一个事件发生的时间,MySQL自带的
DATETIME
或
TIMESTAMP
类型可能更直观、更方便,特别是
TIMESTAMP
类型还能自动处理时区转换。只有当你确实需要进行跨系统、跨语言的统一时间戳交换,或者对毫秒精度有严格要求时,才考虑使用这种数字时间戳。不要为了用而用,徒增复杂性。
评论(已关闭)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