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ver用于捕获panic异常,需在defer中调用,仅作用于当前goroutine,捕获后程序可继续执行,但需注意状态一致性,常用于防止程序崩溃,但不应替代Error处理机制。
在go语言中,recover 是一个内建函数,用于捕获由 panic 引发的运行时异常,防止程序崩溃。它只能在 defer 函数中生效。下面通过一个实际例子来展示如何使用 recover 捕获异常。
基本用法:recover 捕获 panic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演示在函数中通过 defer 和 recover 捕获 panic:
func safeDivide(a, b int) { defer func() { if r := recover(); r != nil { fmt.Println(“捕获到异常:”, r) } }() if b == 0 { panic(“除数不能为零”) } result := a / b fmt.printf(“结果: %dn”, result) }
调用示例:
func main() { safeDivide(10, 2) // 正常执行 safeDivide(10, 0) // 触发 panic,但被 recover 捕获 fmt.Println(“程序继续执行…”) }
输出结果:
立即学习“go语言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结果: 5
捕获到异常:除数不能为零
程序继续执行…
在多个 goroutine 中使用 recover
需要注意的是,recover 只能捕获当前 goroutine 中的 panic。如果在子 goroutine 中发生 panic,主 goroutine 无法捕获。
func worker() { defer func() { if r := recover(); r != nil { fmt.Println(“worker 捕获异常:”, r) } }() panic(“worker 出错”) } func main() { go worker() // 单独的 goroutine time.Sleep(time.Second) fmt.Println(“主程序未受影响”) }
输出:
worker 捕获异常:worker 出错
主程序未受影响
recover 的使用限制和注意事项
- recover 必须在 defer 函数中调用,否则返回 nil
- recover 只能捕获 panic,不能处理编译错误或语法错误
- panic 发生后,当前函数的后续代码不会执行,但 defer 会触发
- recover 捕获后程序可继续执行,但需谨慎处理状态一致性
基本上就这些。recover 是 Go 中处理不可预期错误的一种手段,常用于库函数或服务中防止程序崩溃。但不应滥用,正常错误应使用 error 返回机制处理。不复杂但容易忽略细节。
评论(已关闭)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