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moe_header_banner_img

Hello! 欢迎来到悠悠畅享网!

文章导读

__new__和__init__方法有什么区别?


avatar
作者 2025年9月4日 8

__new__和__init__方法有什么区别?

简而言之,

__new__

方法负责创建并返回一个新的对象实例,而

__init__

方法则是在对象实例创建后,负责对其进行初始化。这是python对象生命周期中两个截然不同但又紧密关联的阶段。

解决方案

在我看来,理解

__new__

__init__

的核心在于它们在对象构建过程中的职责分工。

__new__

就像是工厂里的“造物主”,它负责从无到有地把一个“毛坯”对象生产出来,而

__init__

则是“装修师”,它拿到这个“毛坯”后,负责往里面填充各种属性、配置,让它变得可用、有意义。

当我们写

MyClass(arg1, arg2)

这样的代码时,Python解释器内部的调用顺序是这样的:

  1. MyClass.__new__(MyClass, arg1, arg2)

    被调用。 这是一个类方法(虽然你不需要显式地用

    @classmethod

    装饰),它接收的第一个参数是

    cls

    ,也就是当前类本身。它的主要任务是分配内存,然后返回一个该类的实例。通常,我们会调用

    super().__new__(cls)

    委托父类

    __new__

    方法完成实际的实例创建。如果

    __new__

    方法返回的不是当前类的实例(或者根本没返回实例),那么

    __init__

    就不会被调用。

  2. 如果
    __new__

    返回了一个

    MyClass

    的实例,那么这个实例就会作为第一个参数

    self

    传递给

    MyClass.__init__(self, arg1, arg2)

    此时,

    __init__

    的任务就是对这个已经存在的实例进行初始化,比如设置实例变量、调用其他方法等。它不应该返回任何值,返回

    None

    是隐式的默认行为。

我个人觉得,对于大多数日常编程任务,我们几乎只会和

__init__

打交道。因为它更直观,更符合我们“给对象属性赋值”的思维习惯。

__new__

只有在需要对实例的创建过程本身进行干预时才会被用到,比如实现一些高级的设计模式。

class MyClass:     def __new__(cls, *args, **kwargs):         print(f"__new__ called for class {cls.__name__} with args: {args}, kwargs: {kwargs}")         # 实际创建实例,通常通过调用父类的__new__         instance = super().__new__(cls)         print(f"Instance created by __new__: {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def __init__(self, name, value):         print(f"__init__ called for instance {self} with name: {name}, value: {value}")         self.name = name         self.value = value         print(f"Instance initialized: {self.name}, {self.value}")  # 看看实际运行效果 print("--- Creating an instance ---") obj = MyClass("TestObject", 123) print(f"Final object: {obj.name}, {obj.value}")  print("n--- What if __new__ returns something else? ---") class AnotherClass:     def __new__(cls, *args, **kwargs):         print(f"AnotherClass.__new__ called, but returning a string.")         return "I am not an instance of AnotherClass!"      def __init__(self, *args, **kwargs):         print(f"AnotherClass.__init__ called. This should not happen if __new__ returns non-instance.")         self.data = "initialized data"  # 尝试创建AnotherClass的实例 not_an_instance = AnotherClass("hello") print(f"Returned by constructor: {not_an_instance}") # 你会发现__init__并没有被调用

什么时候应该重写

__new__

方法?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在日常开发中,我们很少会去动

__new__

。但有些特定的场景,它就显得不可或缺了。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实现单例模式 (Singleton Pattern): 当你希望一个类在整个应用程序生命周期中只创建一个实例时,

    __new__

    是最佳选择。你可以在

    __new__

    中检查是否已经存在该类的实例,如果存在就直接返回那个旧实例,而不是创建一个新的。这比在

    __init__

    中做判断更优雅,因为

    __init__

    总是会收到一个新的(尽管可能未被完全初始化的)实例。

    class Singleton:     _instance = None # 用于存储单例实例      def __new__(cls, *args, **kwargs):         if cls._instance is None:             print("Creating the one and only instance...")             cls._instance = super().__new__(cls)         else:             print("Returning existing instance...")         return cls._instance      def __init__(self, name):         # 注意:如果每次都创建新实例,__init__会被反复调用。         # 对于单例,如果想只初始化一次,需要在__init__中也做判断。         if not hasattr(self, '_initialized'): # 确保只初始化一次             print(f"Initializing instance with name: {name}")             self.name = name             self._initialized = True         else:             print(f"Instance already initialized. New name '{name}' ignored.")  s1 = Singleton("First Instance") print(f"s1.name: {s1.name}")  s2 = Singleton("Second Instance") # 这里的"Second Instance"不会改变s1的name print(f"s2.name: {s2.name}")  print(f"s1 is s2: {s1 is s2}") # True,证明是同一个实例

    你会看到,

    __new__

    确保了实例的唯一性,而

    __init__

    还需要额外的逻辑来确保初始化行为只发生一次。

  2. 创建不可变对象 (Immutable Objects): 如果你希望创建一个像

    tuple

    str

    那样,一旦创建就不能修改内部状态的对象,

    __new__

    可以在对象创建时就锁定其结构。虽然这通常也可以通过在

    __init__

    中设置私有属性并避免提供setter方法来实现,但

    __new__

    在某些更底层的场景下提供更强的控制。

  3. 子类化不可变类型: 当你尝试子类化像

    int

    ,

    str

    ,

    tuple

    这样的内置不可变类型时,你通常需要重写

    __new__

    来创建正确类型的实例,因为它们的

    __init__

    方法可能不允许你在创建后修改内部状态。

    class MyString(str):     def __new__(cls, content):         # 必须调用str的__new__来创建str实例         instance = super().__new__(cls, content.upper())         print(f"MyString instance created with: {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def __init__(self, content):         # __init__在这里可以做一些额外的事情,但不能改变str的内部值         print(f"MyString __init__ called for {self}, original content was: {content}")         self.extra_data = "some_extra_info"  my_str = MyString("hello world") print(f"Result: {my_str}, type: {type(my_str)}") print(f"Extra data: {my_str.extra_data}")
  4. 元类 (Metaclasses) 的实现: 虽然这有点超出了普通对象创建的范畴,但元类本身就是通过重写

    type

    __new__

    方法来控制类的创建过程的。这算是

    __new__

    更高级的应用了。

__new__

__init__

的参数有什么不同?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区别,也是初学者容易混淆的地方。我来详细拆解一下:

__new__和__init__方法有什么区别?

Visual Studio IntelliCode

微软VS平台的 AI 辅助开发工具

__new__和__init__方法有什么区别?20

查看详情 __new__和__init__方法有什么区别?

  • *`new(cls, args, kwargs)`

    • cls

      它是

      __new__

      的第一个参数,表示当前正在创建实例的类。是的,你没看错,它是一个类,而不是一个实例。这是因为

      __new__

      的任务是在实例被创建 之前 被调用,所以它不可能收到一个实例。

    • *args

      **kwargs

      :* 这些是传递给类构造函数(比如

      MyClass(arg1, arg2, key=value)

      )的所有位置参数和关键字参数。

      __new__

      接收它们,并通常会将它们原封不动地传递给 `super().new(cls, args, kwargs)`,这样父类才能正确地创建实例。

  • *`init(self, args, kwargs)`

    • self

      它是

      __init__

      的第一个参数,表示已经由

      __new__

      方法创建并返回的那个实例。

      __init__

      的职责就是对这个

      self

      实例进行初始化。

    • *`args

      kwargs`: 同样,这些是传递给类构造函数的所有位置参数和关键字参数。它们会从

      __new__

      调用传递过来,供

      __init__

      用于设置实例的属性。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流程图来想象这个参数传递:

MyClass(param1, param2)

MyClass.__new__(MyClass, param1, param2)

↓ (如果

__new__

返回

MyClass

的实例

obj

)

obj.__init__(param1, param2)

注意,

__new__

接收的

cls

__init__

接收的

self

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cls

是一个类型对象,而

self

是一个已经存在的实例对象。当你重写

__new__

时,务必记得调用

super().__new__(cls, ...)

,并且将

cls

传进去,而不是

self

如果

__new__

不返回当前类的实例会发生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分支点”,也是理解

__new__

强大之处的关键。如果

__new__

方法没有返回当前类

cls

的一个实例(或者子类的实例),那么 Python 的解释器就会“认为”你已经完全接管了对象的创建过程,并且不再需要后续的初始化步骤了。

具体来说,会发生以下情况:

  1. __init__

    方法将不会被调用。 这是最重要的后果。因为

    __init__

    期望接收一个已经创建好的实例作为

    self

    ,如果你在

    __new__

    中返回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比如一个字符串、一个数字、或者另一个类的实例),那么

    __init__

    就没有“目标”可以初始化了。Python 解释器会直接将

    __new__

    的返回值作为构造函数(

    MyClass(...)

    )的结果。

    class MySpecialClass:     def __new__(cls, value):         print(f"MySpecialClass.__new__ called with value: {value}")         if value < 0:             print("Value is negative, returning a string instead of an instance.")             return "Error: Negative value not allowed!"         else:             print("Value is non-negative, proceeding with instance creation.")             return super().__new__(cls)      def __init__(self, value):         # 这个方法只有在__new__返回MySpecialClass的实例时才会被调用         print(f"MySpecialClass.__init__ called with value: {value}")         self.value = value         self.is_valid = True  obj1 = MySpecialClass(10) print(f"obj1 type: {type(obj1)}, value: {obj1.value if hasattr(obj1, 'value') else 'N/A'}")  print("n--- Testing with negative value ---") obj2 = MySpecialClass(-5) print(f"obj2 type: {type(obj2)}, value: {obj2}") # obj2现在是一个字符串! # 尝试访问obj2.value会导致AttributeError # print(obj2.value) # 这会报错
  2. 你可以返回任意类型的对象。

    __new__

    可以返回一个完全不相关的对象,甚至是 Python 内置类型(如

    str

    ,

    int

    ,

    list

    )。这在某些高级场景下非常有用,比如你希望根据传入的参数动态地决定返回哪种类型的对象,或者实现一种“伪工厂”模式。

  3. 潜在的混淆和调试难度。 虽然这种行为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但如果滥用,也可能导致代码难以理解和调试。当一个类的构造函数返回的不是该类的一个实例时,可能会让使用者感到困惑,因为这打破了常规的对象创建预期。因此,我个人建议,除非有非常明确和充分的理由(比如前面提到的单例模式或子类化不可变类型),否则最好让

    __new__

    始终返回

    cls

    的实例。

这个特性是 Python 允许我们深度定制对象创建过程的体现,它赋予了我们对对象生命周期更底层的控制能力。但就像所有强大的工具一样,使用时也需要谨慎和深思熟虑。



评论(已关闭)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