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慢查询日志并用pt-query-digest分析,再通过EXPLaiN检查执行计划,最后优化索引,是排查mysql慢查询的核心步骤。
mysql安装后排查慢查询,核心在于开启慢查询日志,然后利用
pt-query-digest
等工具聚合分析定位问题SQL,接着使用
EXPLAIN
深入剖析执行计划,最终通过索引优化来解决。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像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
解决方案
排查MySQL慢查询,这事儿可不是装完数据库就万事大吉了。我自己的经验是,它往往在系统运行一段时间,数据量上来之后才开始显现。所以,第一步,得让MySQL告诉我们哪些查询跑得慢。
1. 开启慢查询日志(Slow Query Log) 这是最直接的证据。默认情况下,慢查询日志是关闭的,或者阈值设置得很高。我们得去配置文件
my.cnf
(或者windows下的
my.ini
)里调整一下。
[mysqld] slow_query_log = 1 slow_query_log_file = /var/log/mysql/mysql-slow.log long_query_time = 1 # 定义慢查询阈值,单位秒。这里设为1秒,即执行时间超过1秒的查询会被记录。 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 = 1 # 强烈建议开启,记录所有没有使用索引的查询。
改完配置,重启MySQL服务。然后,让系统跑一段时间,日志文件就会开始记录那些“拖后腿”的SQL了。
2. 分析慢查询日志 日志文件里可能堆满了各种SQL,肉眼看肯定效率低下。这时候就需要工具了,
pt-query-digest
是Percona Toolkit里一个非常棒的工具,我几乎每次排查慢查询都会用到它。
pt-query-digest /var/log/mysql/mysql-slow.log > /tmp/slow_report.txt
它会把日志文件里的SQL按执行时间、次数、锁时间等维度聚合起来,并给出排名。这样,我们就能一眼看到哪些SQL是“罪魁祸首”,是时候重点关注它们了。
3. 使用EXPLAIN分析SQL执行计划 拿到具体慢查询SQL后,下一步就是深入分析它为什么慢。
EXPLAIN
是MySQL自带的“透视镜”。
EXPLAIN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 'test_user';
EXPLAIN
的结果会告诉你这条SQL是如何执行的,比如用了哪个索引(或没用)、扫描了多少行、连接类型等等。这里面
type
、
rows
、
Extra
这几列尤为重要。
-
type
:
ALL
通常意味着全表扫描,性能最差;
index
是全索引扫描;
range
是范围扫描,比较好;
ref
和
eq_ref
是查找单个值,效率最高;
和
system
是常量查找,极好。
-
rows
:预估要扫描的行数,越小越好。
-
Extra
:里面的
Using filesort
(文件排序)和
Using temporary
(使用临时表)都是性能杀手,需要特别留意。
4. 索引优化
EXPLAIN
的结果往往会指向索引问题。
- 缺失索引:如果
EXPLAIN
显示
type: ALL
,且
WHERE
条件或
JOIN
条件涉及的列没有索引,那就得考虑加上。
ALTER TABLE your_table ADD INDEX idx_column_name (column_name);
- 不合适的索引:有时候有索引,但MySQL没用上,或者用了个效率不高的。这可能是因为索引列选择性不高,或者查询条件不满足最左匹配原则。
- 复合索引:对于多条件查询,考虑创建复合索引。例如
WHERE a = ? AND b = ?
,可以创建
INDEX (a, b)
评论(已关闭)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