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临时表存储聚合结果,其实就是先把聚合后的数据存起来,然后在后续的查询里直接用,避免重复计算。这在数据量大的时候,能显著提升查询效率。
先创建临时表,然后把聚合结果插进去,最后再从临时表里查数据。
创建临时表,插入聚合数据,查询临时表。
临时表类型选择:全局临时表 vs 局部临时表?
临时表分全局和局部两种。全局临时表以
##
开头,所有用户都能访问,会话结束后销毁。局部临时表以
#
开头,只有当前会话可见,会话结束自动删除。
选择哪种取决于你的需求。如果需要在多个会话间共享聚合结果,就用全局临时表。但要注意并发问题,避免数据冲突。如果只是当前会话需要,那就用局部临时表,更安全也更简单。
例如,你可能需要在存储过程的不同步骤中用到这个聚合结果,那局部临时表就够用了。
如何优化临时表的性能?
临时表虽然方便,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影响性能。几个优化点:
- 索引: 如果需要在临时表上进行大量查询,记得加上索引。索引能显著提升查询速度,但也会增加插入和更新的开销。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权衡。
- 数据类型: 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避免浪费空间。比如,如果聚合结果是整数,就不要用
VARCHAR
。
-
select INTO
vs
INSERT INTO
:
如果临时表不存在,可以用SELECT INTO
一步到位创建并插入数据。但如果临时表已经存在,就只能用
INSERT INTO
。
SELECT INTO
通常更快,但要注意目标表不能存在。
- 定期清理: 及时删除不再需要的临时表,释放资源。虽然会话结束会自动删除,但手动删除能更早释放资源,尤其是在长时间运行的存储过程中。
聚合函数选择:
SUM
SUM
vs
AVG
vs
?
聚合函数是生成聚合结果的关键。常用的有
SUM
(求和)、
AVG
(求平均值)、
COUNT
(计数)、
MAX
(最大值)、
MIN
(最小值`。
选择哪个取决于你要做什么样的聚合。比如,你要计算每个用户的订单总额,就用
SUM
。如果要计算平均订单金额,就用
AVG
。
另外,
COUNT
函数还有
COUNT(*)
和
COUNT(column_name)
的区别。
COUNT(*)
统计所有行数,包括
值。
COUNT(column_name)
只统计非
NULL
值的行数。
-- 创建局部临时表 CREATE TABLE #TempAggResult ( UserID INT, TotalOrderAmount DECIMAL(18, 2) ); -- 插入聚合数据 INSERT INTO #TempAggResult (UserID, TotalOrderAmount) SELECT UserID, SUM(OrderAmount) FROM Orders GROUP BY UserID; -- 查询临时表 SELECT UserID, TotalOrderAmount FROM #TempAggResult WHERE TotalOrderAmount > 1000; -- 删除临时表 DROP TABLE #TempAggResult;
这段代码演示了如何创建一个局部临时表,插入用户订单总额的聚合结果,然后查询总额大于1000的用户。最后,删除临时表释放资源。
评论(已关闭)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