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的加载和初始化顺序为:先加载父类静态成员并按代码顺序执行,再加载子类静态成员;随后初始化父类实例成员并执行构造函数,最后初始化子类实例成员并执行构造函数。具体顺序是:父类静态变量和静态代码块→子类静态变量和静态代码块→父类实例变量和实例代码块→父类构造函数→子类实例变量和实例代码块→子类构造函数。该过程遵循“静态先行、父类优先、代码顺序执行”原则,确保类在首次主动使用时完成初始化。
在Java中,类的加载和初始化顺序是理解程序执行流程的关键。很多人容易混淆字段、静态代码块、构造函数等的执行时机。下面详细说明这一过程的核心机制。
类的加载过程
类的加载指的是jvm将.class文件加载到内存,并生成对应的Class对象的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
- 加载:通过类的全限定名获取其二进制字节流,创建Class对象。
- 链接:包括验证、准备和解析。其中“准备”阶段为类变量(Static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默认初始值(如0、NULL)。
- 初始化:执行类中的静态代码块和静态变量赋值语句,按代码顺序进行。
注意:类的加载通常发生在首次主动使用该类时,比如创建实例、访问其静态成员、调用其main方法等。
类初始化的触发条件
JVM规定了6种必须立即对类进行初始化的情况:
立即学习“Java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 创建类的实例(new关键字)。
- 访问类的静态变量(非编译期常量)或静态方法。
- 反射调用(如Class.forName())。
- 子类初始化时,父类若未初始化,则先初始化父类。
- 虚拟机启动时,包含main方法的主类会被初始化。
- 使用JDK7+的动态语言支持时,某些特定操作会触发。
常量(被static final修饰且值在编译期确定)不会触发初始化,因为它们在编译期就被内联到使用位置。
类中各成分的执行顺序
当一个类被初始化时,其内部成分按照以下顺序执行:
- 父类的静态变量和静态代码块(按书写顺序)。
- 子类的静态变量和静态代码块(按书写顺序)。
- 父类的非静态成员变量(实例变量)和实例代码块(按书写顺序)。
- 父类的构造函数。
- 子类的非静态成员变量和实例代码块(按书写顺序)。
- 子类的构造函数。
示例代码帮助理解:
public class Parent {
static int parentStatic = printAndReturn(“Parent 静态变量”, 1);
{ System.out.println(“Parent 实例代码块”); }
int instance = printAndReturn(“Parent 实例变量”, 2);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Parent 静态代码块”); }
Parent() { System.out.println(“Parent 构造函数”); }
static int printAndReturn(String msg, int val) {
System.out.println(msg);
return val;
}
}
public class Child extends Parent {
static int childStatic = printAndReturn(“Child 静态变量”, 3);
{ System.out.println(“Child 实例代码块”); }
int instance = printAndReturn(“Child 实例变量”, 4);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Child 静态代码块”); }
Child() { System.out.println(“Child 构造函数”); }
static int printAndReturn(String msg, int val) {
System.out.println(msg);
return val;
}
}
// 调用 new Child()
// 输出顺序:
// Parent 静态变量
// Parent 静态代码块
// Child 静态变量
// Child 静态代码块
// Parent 实例代码块
// Parent 实例变量
// Parent 构造函数
// Child 实例代码块
// Child 实例变量
// Child 构造函数
总结关键点
掌握类加载与初始化顺序,关键是记住两点:
- 静态内容优先于实例内容执行,且只执行一次。
- 父类先于子类完成初始化,无论是静态还是实例部分。
- 实例代码块和实例变量在构造函数之前执行。
基本上就这些。只要理清“静态先行、父类优先、代码顺序执行”的逻辑,就能准确判断java类中每一段代码何时运行。
评论(已关闭)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