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对象创建后内容可修改,如StringBuilder、ArrayList;不可变对象一旦创建内容不可变,如String,任何操作都返回新实例。前者适合频繁修改场景但需注意线程安全,后者天然线程安全、适合共享和缓存,但频繁修改会增加GC开销。选择依据状态变化需求及安全性与性能权衡。
在Java中,可变对象和不可变对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象创建后其内容能否被修改。理解这一点对编写安全、高效的代码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多线程环境或需要保证数据一致性时。
什么是可变对象
可变对象是指在创建之后,其内部状态(即成员变量的值)可以被修改的对象。这类对象提供了修改自身数据的方法,比如setter方法或其它能改变内部字段的操作。
常见的可变对象包括:
- StringBuilder:可以通过append、insert等方法不断修改内容
- ArrayList:可以添加、删除或修改其中的元素
- date:可以通过setTime等方法更改时间值
- 自定义类中未限制修改操作的实例
例如:
立即学习“Java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hello"); sb.append(" world"); // 对象内容被修改 System.out.println(sb); // 输出: hello world
上面的sb对象在调用append后,其内部字符数组发生了变化,但引用没变,这就是典型的可变行为。
什么是不可变对象
不可变对象一旦创建,其内部状态就不能再改变。任何看似“修改”的操作实际上都会返回一个新的对象,原对象保持不变。
Java中最典型的不可变类是String,还有包装类如Integer、Long等(在值不变的前提下),以及LocalDateTime等新时间API中的部分类。
不可变对象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 类声明为final,防止被继承
- 所有字段为private且final
- 不提供setter方法或任何修改内部状态的方法
- 在构造函数中彻底初始化,避免暴露可变成员引用
- 必要时对返回的可变组件进行防御性拷贝
例如:
立即学习“Java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String str = "hello"; str.concat(" world"); // 返回新字符串,原str未变 System.out.println(str); // 输出: hello String str2 = str.concat(" world"); System.out.println(str2); // 输出: hello world
concat操作没有改变原始字符串,而是生成了一个新String对象。
实际影响与使用建议
可变与不可变对象的选择会影响程序的安全性和性能:
- 线程安全:不可变对象天然线程安全,无需同步控制;可变对象在多线程环境下需额外加锁或保护
- 共享安全:不可变对象可自由共享,不用担心被意外修改;可变对象传递时可能带来副作用
- 性能权衡:不可变对象频繁修改会产生大量中间对象,增加GC压力;可变对象适合频繁变更场景
- 缓存友好:不可变对象的hashCode可缓存,适合用作HashMap的key
因此,在设计类时如果不需要修改状态,优先考虑设计为不可变类。对于需要累积操作的字符串,使用StringBuilder比频繁拼接String更高效。
基本上就这些。关键在于理解对象的状态是否会被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对程序逻辑和安全性的影响。
评论(已关闭)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