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锁用于控制并发访问,MyISAM等引擎常用,InnoDB也支持;通过LOCK tableS加READ或WRITE锁,READ锁允许多会话读但不可写,WRITE锁为排他锁;加锁后仅能操作被锁表,需用UNLOCK TABLES释放;执行事务、断开连接或DDL操作会自动释放锁;表锁粒度大易阻塞,建议优先使用行锁与事务机制。
在 mysql 中,表锁是一种控制并发访问数据的方式,主要用于 MyISAM、MEMORY 等不支持行级锁的存储引擎。InnoDB 虽然主要使用行锁,但也支持表锁。使用表锁可以防止多个会话同时修改同一张表,避免数据不一致。
显式加表锁
你可以通过 LOCK TABLES 命令手动对表加锁,语法如下:
LOCK TABLES table_name [READ | WRITE];
— 示例:
LOCK TABLES user READ;
LOCK TABLES user WRITE;
READ 锁(读锁):多个会话可以同时获得同一张表的读锁,但不允许写操作。持有读锁的会话只能读取,不能修改。
WRITE 锁(写锁):写锁是排他的,一旦某个会话持有写锁,其他会话既不能读也不能写,只有该会话可以进行读写操作。
执行操作并释放锁
加锁后,你可以在当前会话中进行相应的查询或更新操作。完成操作后,必须使用 UNLOCK TABLES 释放锁:
UNLOCK TABLES;
注意:任何会话在持有表锁期间,不能访问未被锁定的表(除非是临时表)。如果尝试访问其他表,会报错。因此,在 LOCK TABLES 后,只能操作已被锁定的表。
自动释放锁的场景
以下操作会自动触发 UNLOCK TABLES:
- 执行 START TRANSACTION 开始一个事务(显式事务)
- 执行 UNLOCK TABLES 本身
- 客户端断开连接
- 执行某些 DDL 操作如 ALTER TABLE(会隐式提交并释放锁)
注意事项与建议
使用表锁时需注意:
- 表锁粒度大,容易成为性能瓶颈,尤其在高并发写入场景下
- InnoDB 更推荐使用行锁和事务机制,而不是手动加表锁
- 长时间持有写锁会导致其他会话阻塞,应尽量缩短锁持有时间
- READ 和 WRITE 锁都作用于当前会话,不同会话之间相互影响
基本上就这些。表锁适合简单场景或数据一致性要求高且并发低的情况,日常开发中应谨慎使用,优先考虑事务和索引优化来提升并发性能。
评论(已关闭)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