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except关键字用于声明函数不抛异常,使编译器可优化代码并提升性能;若被声明为noexcept的函数抛出异常,程序将调用std::terminate()终止,且不执行栈展开,可能导致资源泄漏。基本语法为在函数声明后加noexcept或noexcept(常量表达式),如void func() noexcept; 或模板中使用noexcept(noexcept(expr))判断表达式是否异常。标准库中移动构造函数和赋值运算符常标记为noexcept以确保容器重分配时采用高效移动而非复制。相比C++98的throw(),noexcept在编译期确定,无运行时开销,已被广泛取代。合理使用noexcept能提高程序效率与安全性。
在C++中,noexcept关键字用于指定一个函数不会抛出任何异常。它是一种异常规范(exception specification),帮助编译器优化代码,并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noexcept的作用
noexcept告诉编译器该函数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引发异常。这使得编译器可以进行更多优化,比如使用更高效的调用约定或选择更适合的重载版本。
如果一个被声明为 noexcept 的函数抛出了异常,程序会直接调用 std::terminate() 终止执行,而不会进行栈展开(stack unwinding),也就无法执行局部对象的析构函数,可能导致资源泄漏。
基本语法与用法
函数声明后加上 noexcept 表示该函数不抛异常:
立即学习“C++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void myFunction() noexcept;
也可以带一个常量表达式来控制是否为noexcept:
void func1() noexcept(true); // 等价于 noexcept void func2() noexcept(false); // 可能抛出异常 template
上面的例子中,noexcept(operator) 是一个操作符,用来判断其内部表达式是否会抛出异常,返回布尔值。
实际应用场景
在标准库中,很多移动构造函数和移动赋值运算符都标记为 noexcept,因为它们对性能至关重要。例如:
- 当容器(如vector)需要重新分配内存并移动元素时,如果元素的移动构造函数是 noexcept,STL会选择移动而非拷贝,从而提升性能。
- 如果不是 noexcept,则为了保证异常安全,可能退化为复制操作。
因此,如果你定义了一个类,并希望它在STL容器中高效移动,请确保移动操作标记为 noexcept:
class MyClass { public: MyClass(MyClass&& other) noexcept { // 移动逻辑 } };
与throw()的区别
C++98/03中使用 throw() 来表示不抛异常,例如:
void oldFunc() throw(); // 已废弃
但在C++11之后,noexcept取代了throw(),因为它更高效且语义更清晰。throw()会在运行时检查是否抛出异常,带来额外开销;而noexcept多数情况可在编译期确定,无运行时成本。
基本上就这些。合理使用noexcept有助于写出更高效、更安全的C++代码。
评论(已关闭)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