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Java中,对象初始化块的执行顺序遵循明确的规则,主要涉及静态初始化块、实例初始化块以及构造器的调用时机。理解这些执行顺序对掌握对象创建过程非常重要。
静态初始化块最先执行
静态初始化块使用 Static {} 定义,它只在类第一次被加载时执行一次。无论创建多少个对象,静态块仅执行一次,且优先于所有实例相关的初始化。
说明: – 静态块用于初始化静态变量或执行类级别的准备工作。 – 多个静态块按代码中的先后顺序执行。
实例初始化块在构造器之前执行
实例初始化块用 {} 定义(没有 static),每次创建对象时都会执行,且在调用构造器主体代码之前运行。
说明: – 实例块用于为对象的成员变量提供通用的初始化逻辑。 – 如果有多个实例初始化块,它们按照在类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执行。 – 实例块的执行发生在父类构造器调用完成之后、当前构造器主体代码执行之前。
执行顺序总结
当创建一个对象时,整体执行流程如下:
立即学习“Java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 如果类未被加载,先加载类并执行所有静态初始化块(按顺序)
- 为新对象分配内存,初始化成员变量为默认值(0, NULL, false 等)
- 执行父类的构造器(隐式或显式调用)
- 执行本类的实例初始化块(按代码顺序)
- 执行本类的构造器主体代码
示例说明
考虑以下代码:
class Parent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父类静态块"); } { System.out.println("父类实例块"); } Parent() { System.out.println("父类构造器"); } } <p>class Child extends Parent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子类静态块"); } { System.out.println("子类实例块"); } Child() { System.out.println("子类构造器"); } }</p>
执行 new Child() 时输出顺序为:
- 父类静态块
- 子类静态块
- 父类实例块
- 父类构造器
- 子类实例块
- 子类构造器
基本上就这些。只要记住:静态属于类,先执行;实例属于对象,每次创建都执行,且在构造器前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