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通过EXPLaiN分析执行计划,检查索引使用、统计信息和数据分布,结合慢查询日志定位问题。具体为:使用EXPLAIN查看type、key、rows和Extra字段,确认是否全表扫描或未用索引;通过FORCE INDEX测试索引效果;运行ANALYZE table更新统计信息;检查隐式类型转换和低基数索引;启用慢查询日志并分析Rows_examined,优化索引设计以解决执行异常。

当mysql中SQL执行计划异常时,通常表现为查询变慢、索引未命中或全表扫描等问题。要有效调试这类问题,关键是理解MySQL如何选择执行路径,并通过工具和语句分析其决策过程。
查看实际执行计划(使用EXPLAIN)
在sql语句前加上EXPLAIN或EXPLAIN format=JSON,可以查看MySQL执行该查询的计划。
- type:关注连接类型,如ref、range、index、ALL。若出现ALL,说明是全表扫描,需检查索引是否生效。
- key:显示实际使用的索引。若为NULL,表示未使用索引。
- rows:预估扫描行数。若数值过大,说明查询效率可能低下。
- Extra:关键字段,如出现using filesort或Using temporary,意味着排序或临时表操作,应尽量避免。
例如:
EXPLAIN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user_id = 100 AND status = 'paid';
观察是否使用了(user_id, status)的复合索引。
强制使用索引排查优化器误判
如果怀疑优化器错误地选择了执行路径,可用FORCE INDEX测试特定索引的效果。
SELECT * FROM orders FORCE INDEX(idx_user_status) WHERE user_id = 100 AND status = 'paid';
对比执行时间与执行计划,判断原计划是否因统计信息不准导致。
注意:FORCE INDEX仅用于诊断,不建议长期使用。
检查索引与数据分布
执行计划异常常源于索引设计不合理或统计信息过期。
- 确认查询条件中的字段是否有合适索引,尤其是多条件组合查询。
- 运行ANALYZE TABLE table_name;更新表的统计信息,帮助优化器更准确估算成本。
- 检查是否存在隐式类型转换,如字符串字段与数字比较,会导致索引失效。
- 查看列的基数(cardinality),可通过SHOW INDEX FROM table_name观察,低基数可能导致优化器放弃使用索引。
启用慢查询日志定位异常SQL
开启慢查询日志,捕获执行时间较长的语句,便于后续分析。
SET GLOBAL slow_query_log = ON; SET GLOBAL long_query_time = 1; SET GLOBAL log_output = 'TABLE';
执行后,通过以下语句查看记录:
SELECT * FROM mysql.slow_log ORDER BY start_time DESC LIMIT 10;
结合慢日志中的Rows_examined字段,判断是否扫描过多行。
基本上就这些。核心是用EXPLAIN看执行路径,结合索引设计、统计信息和实际执行表现逐步排查。多数执行计划异常都能通过调整索引或刷新统计信息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