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的for…in循环用于遍历可迭代对象,如列表、字符串、字典等,语法为for变量in可迭代对象;可结合range()控制循环次数,使用break提前终止或continue跳过当前迭代,核心在于理解可迭代性及各类遍历方式。

Python中的for...in循环是一种非常常用且简洁的迭代工具,用来遍历可迭代对象中的每一个元素。它适用于列表、元组、字符串、字典、集合以及生成器等类型。
基本语法
for循环的基本结构如下:
for 变量 in 可迭代对象: 执行语句
每次循环中,变量会依次取可迭代对象中的一个元素,直到遍历完成。
遍历常见数据类型
1. 遍历列表
立即学习“Python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fruits = ['apple', 'banana', 'orange'] for fruit in fruits: print(fruit)
输出:
apple banana orange
2. 遍历字符串
for char in "hello": print(char)
每个字符会被单独打印出来。
3. 遍历字典
默认遍历的是键(key):
person = {'name': 'Alice', 'age': 25} for key in person: print(key, ":", person[key])
也可以明确指定:
-
for key in person.keys():遍历键 -
for value in person.values():遍历值 -
for k, v in person.items():同时遍历键和值
使用range()函数控制循环次数
range()常用于生成数字序列,配合for循环实现固定次数的迭代。
for i in range(5): print(i)
会输出 0 到 4。
常用形式:
-
range(5):0,1,2,3,4 -
range(2, 8):从2到7 -
range(1, 10, 2):从1开始,步长为2,即 1,3,5,7,9
break和continue在for循环中的使用
break:提前结束整个循环。
for i in range(5): if i == 3: break print(i)
只打印 0,1,2。
continue:跳过当前这一次循环,进入下一次。
for i in range(5): if i == 2: continue print(i)
输出:0,1,3,4(跳过了2)。
基本上就这些。掌握for...in循环的核心在于理解“可迭代”这个概念,并熟练使用range()和各类容器的遍历方式。不复杂但容易忽略细节,多写几次就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