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日志通过redo log和undo log保障mysql的ACID特性:1. redo log记录物理修改,确保崩溃后可重做已提交事务,实现持久性;2. undo log保存数据修改前状态,支持事务回滚与MVCC,保证原子性和隔离性;3. 事务提交时先持久化redo log,再异步刷脏页,兼顾性能与可靠性。

在MySQL数据库中,事务日志是保证数据一致性和持久性的核心机制之一。它主要通过记录事务对数据所做的修改,来支持事务的ACID特性,尤其是原子性、一致性和持久性。理解事务日志,关键在于掌握它的作用、类型以及工作原理。
事务日志的作用
事务日志的核心功能是记录所有事务的更改操作,以便在系统崩溃或异常中断后能够恢复数据。即使数据还没真正写入磁盘,只要日志已经落盘,系统重启后就能根据日志重做(Redo)已完成的事务,或撤销(Undo)未完成的事务,从而确保数据不丢失、状态一致。
MySQL中的两种关键日志:redo log 和 undo log
    redo log(重做日志):由InnoDB存储引擎实现,属于物理日志,记录的是“在哪个数据页上做了什么修改”。redo log 是循环写入的,大小固定,主要用于崩溃恢复。当事务提交时,redo log 会先持久化到磁盘,而对应的数据页可以稍后异步刷盘。这样既保证了持久性,又提升了性能。  
   undo log(回滚日志):记录事务执行前的数据状态,用于实现事务的原子性和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如果事务需要回滚,InnoDB 就用 undo log 中的信息将数据恢复到修改前的样子。undo log 是逻辑日志,比如记录“插入了一行”或“删除了一条记录”,回滚时就反向执行。   
事务日志如何保障ACID
事务日志在实现ACID中扮演关键角色:
- 原子性:通过 undo log 实现。事务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回滚,不会留下中间状态。
 - 持久性:通过 redo log 实现。一旦事务提交,其修改就被记录在持久化的日志中,即使系统宕机也能恢复。
 - 一致性:事务日志配合约束、触发器等机制,确保数据库从一个一致状态转移到另一个一致状态。
 - 隔离性:undo log 支持MVCC,使得不同事务能看到各自所需的数据版本,减少锁争用,提高并发性能。
 
实际运行中的流程简述
当一个事务执行更新操作时,MySQL InnoDB 会:
- 先将原始数据写入 undo log,以便后续回滚;
 - 在内存中(Buffer Pool)修改数据页,并生成对应的 redo log 记录;
 - 事务提交时,确保 redo log 被写入磁盘(按刷盘策略);
 - 后台线程异步将脏页写回磁盘,而 redo log 可被覆盖或归档。
 
基本上就这些。事务日志不是直接记录sql语句,而是以更底层的方式记录变更,确保高效和可靠。理解 redo log 和 undo log 的分工,是掌握MySQL事务机制的基础。不复杂但容易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