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通过private修饰属性并提供public的getter和setter方法实现,如Person类中name和age私有化后,通过getName、setName等方法安全访问,并可在setAge中添加年龄校验逻辑。

在Java中,封装是面向对象编程(OOP)的核心特性之一。它通过隐藏对象的内部状态和控制对属性的访问来增强代码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实现封装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访问修饰符和提供公共方法来间接操作私有属性。
使用private修饰属性
要实现封装,第一步是将类的字段(属性)声明为private。这样外部类无法直接访问这些字段,防止了数据被随意修改。
例如:
<pre class="brush:php;toolbar:false;">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 外部无法直接访问name和age } 
提供公共getter和setter方法
虽然字段被设为private,但可以通过public的getter和setter方法安全地读取和修改属性值。在setter中还可以加入逻辑验证,确保数据有效性。
- getter方法用于返回属性值,命名通常为
get + 属性名(如getName()) - setter方法用于设置属性值,命名通常为
set + 属性名(如setAge(int age)) - 在setter中可添加校验逻辑,比如年龄不能为负数
 
示例:
<pre class="brush:php;toolbar:false;">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if (age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年龄不能为负数");         }         this.age = age;     } } 
合理选择访问修饰符
Java提供了四种访问级别,应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修饰符:
立即学习“Java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一般原则是“尽可能小的访问权限”,属性尽量private,方法根据需要开放。
封装带来的好处
通过封装,可以:
- 防止外部程序随意修改对象状态
 - 在赋值时加入合法性检查
 - 后续修改内部实现不影响外部调用
 - 提升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复用性
 
比如将来想把age改为由出生年份计算得出,只要getter逻辑调整即可,调用方无需更改。
基本上就这些。封装不复杂但容易忽略细节,关键是坚持把属性设为private,并通过方法暴露行为。这样写出的类更健壮、更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