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态通过动态绑定实现运行时方法调用,当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并调用重写方法时,jvm在运行时根据实际对象类型确定具体执行的方法,如Animal a = new Dog()调用a.makeSound()会执行Dog类的makeSound(),体现同一方法调用的不同行为。

在Java中,多态和动态绑定是紧密相关的概念,它们共同支撑了面向对象编程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多态依赖于动态绑定实现运行时方法调用
多态指的是同一个引用变量可以指向不同类型的对象,并在调用方法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实现关键在于动态绑定(也叫后期绑定或运行时绑定)。
当一个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并调用被重写的方法时,Java不会在编译期间决定调用哪个方法,而是在程序运行时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来确定。这个过程就是动态绑定。
- 编译时:JVM确认方法签名是否合法,基于引用类型进行检查
- 运行时:JVM查看对象的真实类型,查找该类型中是否有重写的方法并调用
示例说明多态与动态绑定的协作
考虑以下代码片段:
立即学习“Java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Animal a = new Dog();<br>a.makeSound();
这里Animal是父类,Dog继承自Animal并重写了makeSound()方法。
虽然引用类型是Animal,但实际对象是Dog。在运行时,JVM通过动态绑定机制,自动调用Dog类中的makeSound()方法,而不是Animal类中的版本。
这就是多态的表现——同一句方法调用,执行的内容取决于对象的实际类型。
只有方法重写才触发动态绑定
动态绑定只适用于实例方法的重写,不适用于静态方法、private方法或final方法,因为这些方法在编译时就能确定调用目标。
例如:
- 静态方法:绑定在类上,与对象无关,使用静态绑定
- 成员变量:即使名字相同,也是按引用类型访问,不具有多态性
- 构造方法:属于静态绑定范畴
基本上就这些。多态让代码更通用,动态绑定让它在运行时正确执行。两者配合,使Java能写出更灵活、易维护的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