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运算符&&和||支持短路特性,即一旦结果确定便不再执行后续条件;例如,当obj为NULL时,obj != null && obj.getValue() > 10不会触发空指针异常,因前半为false后半被跳过;同理,isAdmin || hasPermission()中若isAdmin为true,则不调用hasPermission();而非短路运算符&和|会始终执行所有部分,适用于需强制副作用的场景,但常规判断中推荐使用短路形式以提升安全与效率。

在Java中,逻辑运算用于判断多个布尔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常见的逻辑运算符有 &&(逻辑与)、||(逻辑或)和 !(逻辑非)。其中,&& 和 || 支持“短路规则”,这是理解程序执行流程的关键点之一。
逻辑与(&&)及其短路特性
当使用 && 连接两个条件时,Java会从左到右依次判断。如果第一个条件为 false,整个表达式的结果必定为 false,此时Java不会再去计算第二个条件,这就是“短路”。这种机制可以提升效率,也能避免潜在错误。
- 例如:
if (obj != null && obj.getValue() > 10) - 如果
obj为null,前半部分为false,则后半部分不会执行,避免了空指针异常。
逻辑或(||)的短路行为
对于 ||,只要第一个条件为 true,整个表达式就为 true,因此后续条件将不再被评估。
- 例如:
if (isAdmin || hasPermission()) - 如果
isAdmin为true,系统不会调用hasPermission()方法,节省资源。
非短路逻辑运算符(& 和 |)的区别
Java也提供了 & 和 | 作为非短路版本的逻辑运算符。它们无论前一个条件结果如何,都会对所有操作数求值。
立即学习“Java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
&:即使左边为false,右边仍会被执行。 -
|:即使左边为true,右边依然会运行。 - 通常用于需要副作用(如状态变更、计数等)的场景,但一般不推荐在普通条件判断中使用。
基本上就这些。掌握 && 和 || 的短路特性,能让你写出更安全、高效的逻辑判断代码。关键是理解“一旦结果确定,后续不执行”这一原则。不复杂但容易忽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