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通过EXPLaiN分析执行计划、检查慢查询日志、利用performance_schema统计索引使用情况,可有效识别索引是否被合理使用。重点关注type、key、rows和Extra字段,避免函数操作、隐式转换、非法模糊查询等导致索引失效的场景,结合最左前缀原则优化联合索引设计,并谨慎使用索引提示进行调试,最终提升查询性能。

在mysql中分析索引使用问题,关键在于确认查询是否有效利用了索引,以及索引设计是否合理。以下是一些常用方法和步骤,帮助你定位和优化索引使用情况。
1. 使用EXPLAIN分析执行计划
EXPLAIN 是最直接的方式,用于查看sql语句的执行计划。通过它可以看到MySQL是否使用了索引、使用了哪个索引、扫描的行数等信息。
使用方法:
2. 检查慢查询日志(Slow Query Log)
开启慢查询日志可以记录执行时间超过阈值的SQL语句,是发现性能瓶颈的重要手段。
操作建议:
- 在配置文件中启用:
slow_query_log = ON long_query_time = 1 log_output = FILE slow_query_log_file = /var/log/mysql/slow.log
- 结合 mysqldumpslow 或 pt-query-digest 分析日志,找出高频或耗时长的查询
- 对这些SQL使用 EXPLAIN 进一步分析索引使用情况
3. 查看索引使用统计(performance_schema)
MySQL的 performance_schema 提供了索引访问的统计信息,可用来判断哪些索引从未被使用。
查询未被使用的索引:
SELECT OBJECT_SCHEMA AS db, OBJECT_NAME AS table_name, INDEX_NAME AS index_name FROM performance_schema.table_io_waits_summary_by_index_usage WHERE INDEX_NAME IS NOT NULL AND COUNT_STAR = 0 ORDER BY OBJECT_SCHEMA, OBJECT_NAME;
这类索引可能是冗余的,可以考虑删除以减少写入开销。
4. 避免常见索引失效场景
即使建了索引,某些写法会导致索引无法使用。注意以下情况:
- 对索引列使用函数或表达式:
WHERE YEAR(create_time) = 2023→ 应改为WHERE create_time BETWEEN '2023-01-01' AND '2023-12-31' - 隐式类型转换:
字符串字段与数字比较时可能不走索引 - 使用 OR 条件且部分条件无索引
- 模糊查询以通配符开头:
LIKE '%abc'无法使用索引,LIKE 'abc%'可以 - 联合索引未遵循最左前缀原则
5. 使用索引提示(谨慎使用)
在调试阶段,可通过 USE INDEX 或 FORCE INDEX 强制指定索引,验证不同索引的效果:
SELECT * FROM users USE INDEX (idx_name) WHERE name = 'tom';
但生产环境应避免硬编码索引,让优化器自主选择更稳妥。
基本上就这些方法。关键是结合执行计划、慢查询日志和统计信息,持续观察和调整索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