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并发场景下,mysql 的读写分离是一种有效提升数据库性能的策略。通过将读操作分发到多个从库(Slave),写操作集中在主库(Master),可以减轻主库压力,提高整体吞吐量。以下是实现读写分离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1. 搭建主从复制架构
读写分离的基础是 MySQL 主从复制。必须先配置好主库和一个或多个从库之间的数据同步。
- 在主库开启 binlog,并设置唯一的 server-id
- 在从库配置主库连接信息(IP、端口、用户名、密码、binlog 位置)
- 启动复制:使用 START SLAVE 命令
- 通过 SHOW SLAVE STATUSG 检查复制是否正常(Seconds_Behind_Master = 0 表示同步及时)
2. 应用层实现读写路由
应用程序需要根据 SQL 类型决定连接哪个数据库实例。常见做法是在数据库访问层进行判断。
- 所有 INSERT、UPDATE、delete、REPLACE 发往主库
- select 语句默认走从库
- 对于刚写入就立即查询的场景(如写后立刻读),可强制走主库,避免主从延迟导致数据不一致
- 使用连接池管理多数据源(如主库连接池 + 多个从库连接池)
3. 使用中间件自动分流
如果不想在应用中硬编码读写逻辑,可以引入数据库中间件来透明化处理。
- MaxScale:mariadb 官方中间件,支持读写分离、负载均衡、故障转移
- proxySQL:高性能 MySQL 中间件,规则灵活,支持查询缓存
- ShardingSphere-Proxy:apache 项目,支持分库分表+读写分离
- 配置这些中间件后,应用只需连接虚拟数据库地址,由中间件自动路由 SQL 到合适节点
4. 注意主从延迟问题
异步复制可能导致从库数据滞后,影响读一致性。
- 监控 Seconds_Behind_Master 指标,设置告警阈值
- 关键业务读操作可指定使用主库连接
- 启用 semi-sync replication(半同步复制),确保至少一个从库接收到日志
- 避免在从库执行长时间运行的查询,防止复制线程被阻塞
基本上就这些。读写分离能显著提升读密集型系统的并发能力,但需要合理设计主从架构和访问策略。重点是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同时,最大化利用从库资源。不复杂但容易忽略的是延迟控制和故障切换机制。


